主办:雅安日报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835-2222226 广告热线:0835-2243318

66岁的杨有云是龙门乡隆兴村小坎卡组组长,4.20强烈地震发生后,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无论是灾后重建房质量监督检查、重建资金管理,还是帮扶困难群众、老百姓的大小事,他都铆足劲去干。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充当群众的贴心人、政府的好帮手,心要热,腿要勤。

2013年9月,隆兴村村委会聚居点准备启动,小坎卡组部分群众因为交通不便,进入该聚居点。聚居点建设迫在眉睫,群众的想法也多种多样,为了让重建尽快启动,杨有云走村串户,听村民反映问题。并多次召集群众开会统一了思想,成立了小坎卡组业主委员会。在成立理财小组时,群众都怕管理资金,杨有云主动站出来,组织3个人成立了资金管理小组。他说:“没什么怕的,大不了我开着我的老年摩托车多烧点油,多到信用社辛苦下,一定能保证大家重建资金的安全。”杨有云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把群众交到他手上的每一笔重建资金的收支都做了详细记录。

笔记本里,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

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基层干部,杨有云每天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在重建中遇到的搬迁、征地、资金等问题,他都想办法解决。他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带领广大群众积极重建。目前,小坎卡组43户维修加固户已全部维修加固完成,倒房户66户已经有47户启动重建。

小坎卡组群众杨学忠体弱多病,家中缺少劳力,地震时房屋受损倒塌,全家老少住在狭窄的过渡房中。10月初杨学忠找到杨有云反映他家的困难,杨有云庚即在附近帮杨学忠家找到了木料,并作为担保人帮杨学忠家借到了建房木料款。

为了杨学忠一家早日搬进新房,杨有云隔三差五地去他家看重建进度。在得知杨学忠家木料运回后,找不到工匠帮他家建房,杨有云又带头找工匠帮杨学忠家建房,历经一周左右的时间杨学忠家的木房子立了起来,杨学忠家人找到杨有云要给他工钱,杨有云拒绝收。他嘱咐杨学忠的家人“抓紧时间把房子装修好,能尽早的搬进新房子过新年。”

2013年12月份,小坎卡组困户骆云玉家启动重建,修木房子。可找不到木匠。杨有云听说后,依靠自己干了几十年木匠的关系,帮骆云玉家找来了木匠,自己也动手帮忙。

杨有云用十天时间帮她家下好了木料,现在骆云玉家只等选个好日子就可以把木房子立起来。

隆兴村村委会聚居点新建了几座漂亮的保障房,供该村五保户和残疾人士居住。小坎卡组五保户杨克祥老人也住在这里,生活无法自理,目前由杨有云照顾。

因为杨克祥老人性格孤僻,又不会说话,找去照顾他的人干没几天就摞挑子走人了。杨有云考虑再三,说服了家人,自己担负起照顾杨克祥老人的工作。

刚刚搬进新房的杨克祥不会开电视,杨有云耐心地教他。有时候老人发脾气,他就陪他吹牛,聊天。

杨有云每天要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

地震发生后,杨有云家也受损,村上组上的事情纷繁复杂,但他一直坚持着一如既往的照顾老人。杨克祥心里明白,杨有云很照顾他。常常拉着杨有云的手,依依呀呀地,想表达感谢之意

杨有云一有空就到工地上,看看重建的进度。有时候碰见了施工方,他便从包里拿出烟散发,一边抽烟一边和他们聊起工程进展情况,及建房中遇到的问题等。

在遇到施工方和群众户修建中遇到分歧时,杨有云会去现场调解。在他的敢于担当,大力推进下,隆兴村村委会聚居点在10月顺利启动,目前已经59户房屋的二层即将封顶。

杨有云是一个热心肠的问题,只要有人向他求助,他都会尽力帮忙。

杨有云给群众的印象总是开着老年摩托车,整天匆匆忙忙的,笑呵呵的。有人劝他“你也六十多岁了,这么忙的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他总是大声说:“六十多岁也不大,干着活路还精神,要是整天耍着,多没意思啊!”

   目前,地震已经过去半年,灾后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灾后重建第一线,我市广大基层干部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负重前行、超常付出,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

北纬网手机版北纬网手机版 掌上雅安掌上雅安 雅安日报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