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7-29 08:23:43 雅安日报/北纬网
健康事业,民之所望,政之所为。
新中国成立70年,弹指一挥间,雅州大地沧桑巨变。
在祖国蓬勃发展的70年里,雅安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状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70年前,群众大多靠个人诊所看病就医;70年后,乡镇、社区卫生院遍布城乡,村卫生室伸延到每一个偏远村落。从“赤脚医生”、“接生婆”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专家团队,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设备,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花园式、宾馆式医院…… 70年来,雅安医疗先后经历了合作医疗体系、市场改革下的医疗卫生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个重要阶段,2009年4月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医改高潮。
70年来,雅安无论是医疗环境还是治疗手段都发生了跨越性的变革,雅安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形成以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为核心,以大病保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覆盖人数不断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长、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不断优化。
雅安市人民医院、雅安市中医医院、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天全县中医医院、名山区百丈镇中心卫生院……一个个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拔地而起,覆盖雅州大地。
近年来,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雅安迈开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铿锵步伐,阔步前行!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全民医保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普通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让157万雅安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我市首例甲状旁腺切除术现场
【事件述说雅安】
关键词 赤脚医生、合作医疗
1950年至1977年,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重要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疾病预防中,医疗部门建设相对减少。
为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全市发动了消灭“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的公共卫生运动,消灭了性病,控制了疟疾、血吸虫病等主要地方病的传染源,民众开始注射多种预防传染疾病的疫苗。
雅安建立了合作医疗体系。到1976年,约93%的人民公社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文辉医院和仁德医院成为解放初期雅安主要医疗机构,承担着主要的医疗服务。而在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前,群众看病必须自己掏钱。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会选拔“赤脚医生”。于是,许多大公无私、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进行3至6个月的培训后,成为公社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的主力军。
“赤脚医生”为数众多,经过短期培训,满足了农村地区紧迫的卫生医疗事业需要。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谁患有什么病、什么季节复发了如指掌。“赤脚医生”一方面不仅让医疗服务普及化,也让卫生知识普及化,使医疗工作不再成为专职医疗工作者的特权,但半农半医的工作方式缩小了医护工作中的脑体差距,阻止了脱离群众的精英医师的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雅安每个生产大队平均拥有3个“赤脚医生”。
我市连续12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
关键词 乡村医生、市场改革
1978年到1992年,寄生虫和传染性疾病依然在我市一些地方流行,特别是在天全、芦山等地,农村血吸虫病等相对比较严重。在这段时期,群众所患疾病形态发生变化,癌症、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病逐渐取代传染病和地方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农村公社的消失和集体化的瓦解,合作医疗体系也土崩瓦解。与市场改革一样,“自负盈亏”引领医疗发展。许多医疗机构将重点从公共卫生的预防计划向提供医疗服务转移,越来越多的卫生经费被用于购买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
当时,很多人不愿意参保。
改革中,“赤脚医生”按照规定参加测试,通过鉴定的,成为乡村医生,身份也变成了国家职工。
这段时期,雅安各大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从中西医结合到以西医为主,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同时,农村和城市不同阶层之间的医疗可获性差距也因为收入差距扩大而扩大。
通过护理队伍建设,雅安打造了一支支服务水平高的护理团队。
关键词 村卫生员、分级诊疗、医疗保障、医联体
1992年到2017年,雅安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当年,雅安撤地设市,雅安按照文件要求启动医改工作。
2002年,原雅安教育学院和原雅安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医药卫生类专业为优势,机械电子、财经旅游和师范教育专业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200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农村定向医学生定单培养新模式,连续两年依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定向招收培养方式,补充400名大中专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事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今,这批卫生人才已经奔赴各自工作岗位,成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村卫生员。
2014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近年来,我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石棉县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2018年被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通报表彰。
2017年10月16日,我市印发《雅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7—2020年)》。《规划》明确,进一步健全全民预防保健、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医药卫生人才、健康扶贫8项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便利性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004年以来,我市成功应对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重大考验,均实现了灾后三年无大疫目标。
经历两次灾后重建,我市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如今,已形成辐射全域的“1+1+X”分级诊疗体系,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我市区域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共赢的分级协同医疗服务机制与模式,形成医疗联合体,有效推进四川省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地实施,切实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雅安市医疗服务中心
关键词 华西领办 、川西医养中心
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市157万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32.3万人,占总人口的20.6%。
在雅安,可以探寻自然之美、体验呼吸之润、感受熊猫之萌、体会禅茶之韵。雅安还是省委确定建设的绿色发展示范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康养医养条件。
2017年6月1日,我市首家综合性医养中心——雅安市人民医院医养示范中心正式投用。这是我市首家以“老年照护、老年医疗、老年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运营,开启了我市医养结合一体化养老服务的新模式。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明确了八大兴医工程,发展“六养”特色康养产业,加快建设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建设川西大数据中心、川西物流中心、川西教育中心、川西医养中心……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
今年全市两会上,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打造川西医养中心……关于医养的内容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8日,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成都举行合作办医签约仪式。5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揭牌仪式在市人民医院第二院区举行,标志着市人民医院的业务发展迈进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随着川西医养中心的建成,将构建“华西——雅安”分级协同医疗联合体,157万雅安人足不出市便可享受“华西品质”的优质医疗服务。
2019年1月23日,市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
2019年1月28日,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市人大代表全票通过了60岁以上老人重点疾病检查项目。该项目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按10%检查率、以500元/人标准进行重点疾病检查。
2019年6月14日至15日,市医养结合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年会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目前,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已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大兴片区川西康养新城已初具规模,市人民医院被列入全省九大区域医疗中心和全省第十一医疗作战区,市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已开工建设。2018年,全市新创三甲医院2个、三乙医院2个,市人民医院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中心、雅安市产前筛查中心,市第四人民医院获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二级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97%,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诊疗量达317.8万人次。
从市级医院到县级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到村卫生室,雅安医疗事业发展迅猛。
2018年,我市以国家级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康养产业破题发展,包装储备大兴周公梦圆康养城等21个康养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引进天全县康养综合体等康养项目11个,投资规模达126亿元。医疗与康养、旅游、林业等多元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成立医养结合机构5家,有医养结合床位1146张,服务老人2582人次,打造康养小院256家。宝兴县大圆包中药材种植基地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018年12月24日,雅安收到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授予的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牌。这是雅安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自2006年以来,雅安已连续12年、第6次获此殊荣。
2019中国(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上,雅安康养产业受到市民广泛关注。
【数字描绘雅安】
解放初期,雅安人均寿命约35岁,之后开始整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人均寿命约64岁,1998年人均寿命约72.3岁,2018年人均寿命76.84岁。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不懈抓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978年对人民群众健康危害较大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332.53/10万,2013年以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平均值水平,2018年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379.57/10万。全市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血吸虫病、疟疾、大骨节病、克山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分别达国家阻断和消除标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21年来,全市约有18万人次参与了无偿献血,采集血液约60吨,拯救患者约30万人次。
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25万人,参保率达98%。截至目前,我市接入异地就医省内住院定点医疗机构55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24家,省内特殊门诊定点医疗机构17家、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55家,省内异地个人账户刷卡购药药店345家,实现全市6县2区全覆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67%,居全省前列,减少群众垫资1.05亿元。
孕产妇死亡率,1980年200/10万以上,2018年7/10万;婴儿死亡率,1980年约35‰,2018年为5‰以下。
灾后重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
【人物见证雅安】
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卓华丽
从“接生婆”到妇产科专家
卓华丽(右)从医以来,亲手接生婴儿超过5000个
1981年,17岁的卓华丽从雅安卫生学校助产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雨城区望鱼乡卫生院。“当时妇产科医生还不受待见,老百姓把我们和当地‘赤脚医生’一起都统称为‘接生婆’。”卓华丽说。
当时,一盆水、一把剪刀便完成了接生。一部分新生儿因为接生时用未消毒的剪刀等器具,使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由于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身体成弓形,民间称其为“七日弓”。“这种病其实就是新生儿破伤风,一旦患上,几乎没有救治的可能。”当时的农村,产前检查几乎没有开展,绝大多数孕产妇都选择在家生产,大多由当地“接生婆”接生,卓华丽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医生,业务却相对较少。
“背着药箱下乡,有的地方山高路远,一去就是两三天。”在乡镇工作近10年,卓华丽不仅要从事接生,还要从事其他医疗工作,成为一名“综合性”医生。
38年来,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等工作岗位上,卓华丽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专家。
2018年3月19日,市人民医院获得产前筛查职业许可,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产前筛查机构。
“如今,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99%,从而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卓华丽说。
38年来,卓华丽亲手接生的婴儿逾5000个。如今,妇产科医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尊重,专科化发展、多学科协同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卓华丽介绍,最近一例非常罕见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人和一例产后大出血病人在市人民医院得到成功救治。“以前,这样的病人,医生几乎无能为力。”卓华丽说,多学科团队建设改变了医疗发展的历史。
一个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也是雅安医疗技术水平一次质的飞跃。在无数个像卓华丽这样的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病人迎来新生。
护理人员陪病人散心
患者唐洛宾
“患病49年,我多次从死神手中逃脱”
7月25日,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一科过道里,93岁的唐洛宾在陪护人员搀扶下慢慢迈步。“这里医疗条件不错,医护人员就像亲人一样。”唐洛宾说,住院一年多来,每天在病房外转转,已经成了他一天的必修课。
高血压、冠心病……在唐洛宾的病历上,他患有多种慢性疾病。“1970年我就患上了高血压和冠心病,至今已经49年。”唐洛宾说,最初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非常少,他长期服用一种药治疗。
2005年5月,唐洛宾突发疾病,经过传统急救之后,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在情况紧急之时,市人民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一致认为只有安装起搏器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医院从成都请来了专家为唐洛宾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我是市人民医院第一例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之后医院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唐洛宾说。
2017年是唐洛宾更换起搏器的时间。经过多年的医学发展,市人民医院在起搏器的安装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去年7月16日再次发病,唐洛宾至今记忆犹新。“当天晚上,突然感觉站不稳,家人立即拨打了120,很快救护车便来了,迅速把我送到了医院。”唐洛宾回忆道。
此次,由于唐洛宾多种疾病并发,市人民医院投入多科室力量进行抢救。
49年来,唐洛宾一直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多次住院治疗,多次经历凶险,却又多次转危为安。唐洛宾说,正是因为雅安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己才会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成功逃脱。
【短评】
释放医改红利
助力医养发展
雅安,这座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城市,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繁杂,人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滋润的土地上,享受着滋润的生活。
雅安,优势的生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为数不多的“康养胜地”。
但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社会民生的一大痛点和难点。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看病的延迟性、异地就诊的高费用等诸多因素困扰着患者及家属,也是雅安推进医养产业建设的一大瓶颈。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市内参保人员在外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率69.10%,市外参保人员来雅直接结算人数达5948人次,个人账户来雅刷卡总人数32409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雅安医保惠民政策的日益健全,使越来越多我市参保异地就医的患者“少跑路、少垫钱”,大大增强了患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雅安医保对市外参保人员政策的放开,简化了来雅就医人员费用报销程序,敞开大门让更多患者到雅安来就医,让更多的老人来雅安养老。
首例ECMO技术成功开展、首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抢救成功、首例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实施、运用心理学不同流派的不同方法和技术进行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雅安医保逐渐完善之时,雅安医疗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一个个医学难题被攻破,越来越多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
近年来,我市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市内外患者享受到雅安医改的红利,不仅157万雅安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辐射周边500万人口。有了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撑,有了快捷方便的异地结算环境,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的目标指日可待。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任思瑗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07-29 08:23:43
编辑:任思瑗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